首页 > 最新动态 > “全链融合 + 潮物新生” 解锁文体产业新机遇——中国国际文具及办公用品展览会即将启动!
最新动态
“全链融合 + 潮物新生” 解锁文体产业新机遇——中国国际文具及办公用品展览会即将启动!
2025-11-125


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作为文教体育用品行业的引领者,协会始终以履行国家战略、赋能产业升级为核心使命。在 “乡村振兴”“教育强国” 战略指引下,我们精准捕捉 “谷子经济” 爆发式增长、国潮文化深入人心的产业浪潮,联合法兰克福展览(上海)有限公司共同打造 2025 中国国际文具及办公用品展览会

这场立足中国、放眼全球的行业盛会,不仅是展示 “中国智造” 实力的窗口,更是以文化自信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为产业链供应商搭建起链接机遇、共赢未来的专业化平台。


双主题破局:全链融合筑根基,潮物新生赋动能


本届展会以 “全链融合 + 潮物新生” 为核心亮点,精准回应产业转型需求。在全链融合层面,我们打破传统产业壁垒,构建覆盖 “生产 - 流通 - 消费” 的完整生态闭环 —— 从 OEM 制造商、原材料供应商,到批发商、经销商、分销商,再到电商平台、潮玩集合店、政府采购等终端渠道,300+家展商与 400+个知名品牌将实现上下游资源无缝对接。更有互联网电商直播团队、网红主播现场入驻,通过 “供应链 + 直播” 模式搭建产销直通车,让优质产品精准触达活跃用户。这种全链贯通的模式,既解决了传统制造企业 “找渠道难” 的痛点,又为流通端提供了 “选品精准化” 的解决方案,推动产业从分散竞争走向协同发展。



潮物新生则为传统产业注入文化与情感内核。当前,谷子经济市场规模预计 2025 年突破 2400 亿元,国漫 IP、情感化设计成为消费新引擎。展会聚焦这一趋势,将 “谷子经济”与传统文具产业深度融合,“思诞行”创新产品悉数亮相,晨光 IP 联名系列、得力国潮创意系列等这些产品将实用功能与情感价值相结合,客单价较普通文具提升 30% 以上。去年2024届展会现场500+海外观众的采购数据证明,这种融合不仅拓宽了产品边界,更助力企业塑造文化品牌,为产业出海奠定基础,承载中国文化的潮物在国际市场具备极强竞争力。


数据见证价值:产业出海提速,IP 经济爆发


产业出海的加速推进,为供应商带来全球市场新机遇。依托展会 17,000 平方米的展出规模与国际化布局,2024 年就有来自 54 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买家现场采购,推动中国文体用品出口持续增长。尽管 2025 年上半年文教办公用品制造业面临挑战,但具备创新与文化属性的产品出口逆势上扬,其中国潮文具在东南亚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长 40%。本届展会将进一步强化国际对接功能,助力供应商借势开拓全球市场,让 “中国智造” 与中国文化同步出海。



国内 IP 经济的爆发式增长更具确定性。2024 年中国 IP 授权市场规模达 1561 亿元,国漫 IP 联名文具在开学季销售占比提升至 45%。展会特设 “IP 对接专区”,邀请影视、游戏等领域 IP 方现场洽谈合作,帮助供应商快速切入高增长赛道。同时,“思诞行” 展区集中展示获奖产品,为供应链企业提供 “优质标的遴选库”,无论是寻求代工合作的品牌方,还是寻找优质产品的渠道商,都能在此实现高效匹配。


协会护航:共筑产业高质量发展生态


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始终以 “服务企业、推动行业” 为初心,本届展会将为供应商提供全流程支持,通过行业数据库为企业匹配精准买家,依托政策解读会帮助企业把握发展方向,借助媒体矩阵扩大品牌曝光。我们坚信,在全链融合的产业基础与潮物新生的文化赋能下,这场展会将成为推动中国文体产业从 “制造大国” 迈向 “品牌强国” 的重要引擎。

11 月的上海,我们诚挚邀请产业链各环节供应商齐聚世博展览馆,在 “全链融合 + 潮物新生” 的浪潮中,共探合作机遇,共塑品牌价值,让中国文具与体育用品带着文化自信走向世界!


展会全攻略:时间地点明确,亮点活动纷呈


核心信息速览

【展会时间】

 2025 年 [11 月 21 日 - 23 日]

 展会地点

 上海世博展览馆(浦东新区国展路 1099 号)

扫码直达抢票入口

作者:李翔

编辑:李金铮

审核:牛国强

往期回顾

01

链通全球,扬帆出海,优质供应链对接全球——思诞行获奖文体产品即将亮相21日中国国际文具及办公用品展览会

02

传承与创新并进:中国文教体育用品行业发展大会探讨“智造”落地之路

03

以创新破局 以协同聚力——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办公用品专委会2025年年会于深圳召开

04

共绘标准引领、产业协同、责任共担的发展新篇章——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冰雪轮滑专委会工作年会召开


网站|http://www.csg.org.cn

电话|(010)-6780-2112/2115/2117/2119/2128

邮箱|csa@csa.org.cn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