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两个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光威户外“十四五”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最新动态
“两个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光威户外“十四五”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2025-09-233


前序

本系列报道将聚焦文教体育用品行业“十四五”重点项目成果,生动呈现行业企业在过去5年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创新实践。本文为系列报道(五)。

进入“十四五”时,威海光威户外装备有限公司根据国家高质量发展战略、数字技术发展趋势,以及钓具行业和光威的实际情况,确立了以“两个体系”建设为重心,即优化升级生产体系、构建完善自主创新体系,推动钓具产业向“市场化、高端化、国际化、集约化”迈进的发展思路。5年过去,回眸相望,欣喜发现,光威户外不仅开启了钓具制造从传统劳动密集型向高科技产业的迈进,更以体系化的生产创新模式,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实践案例和参考。


01

优化升级生产体系,实现强身健体


优化升级生产体系,落子光威户外高端智能钓具产业示范园建设,计划新建12条生产线,被列入“十四五”文教体育用品行业重点项目。该项目的重点不是扩产能,而是生产技术工艺、品质、能力的优化升级。

优化升级首先体现在项目规划上。项目总建筑面积约37000平方米,涵盖生产车间、智能仓储区、质量检测中心及数字化管控中心四大功能区域。其中,生产车间划分钓鱼竿自动化加工区、渔线轮注塑成型区等专属工段,配备独立的物料流转通道与设备维护空间;智能仓储区采用立体货架设计,配套AGV自动搬运系统,实现原料与成品的高效存取;数字化管控中心部署中央监控大屏与数据处理服务器,可实时统筹全园区生产运营数据。规划整体突出了生产重点环节和园区生产运营数据管理、统筹。



优化升级的重点是设备技术提升迭代。钓鱼竿产线引入SLAM激光定位AGV系统,实现物料搬运误差控制在毫米级,配合智能中央控制系统,完成自动化加工区、产品晾晒区、充电区等五大区域的无缝衔接;加工设备搭载PLC计数功能,可实时监测料车满载状态,自动触发AGV调度指令,减少人工干预环节。渔线轮产线采用第五代成型机,配备电预塑与伺服控制系统,塑化效率提升30%,整机节能率达20%-40%;配套五轴全自动机械手,最小取出时间1.3秒,空循环周期低于6秒,大幅缩短产品成型周期;同时引入集中供水、供气、供料系统,其中供水系统采用立式变频泵与日本北泽蝶阀,实现水压稳定控制,供气系统通过永磁变频螺杆空压机,降低能耗15%以上。在工艺创新方面,渔线轮产线采用“同程和气路辅助排水”技术,解决模具排水效率低、易锈蚀问题,水资源浪费减少20%;钓鱼竿产线创新环氧晾晒工位设计,通过物联网平台构建1:1路网规划,区分AGV行驶通道与非行驶区域,提升物料流转效率。

优化升级的灵魂是数字化管理体系建设。全生产流程引入MES管理系统,钓鱼竿产线实现“生产指令-加工计数-晾晒计时-成品检验”全流程数据追踪,渔线轮产线则通过MES监控成型机参数、机械手运行状态及原料干燥温度。智能管控平台搭建采用ICS集成控制系统,整合AGV调度、设备运行监控、电池管理三大核心模块,可实时显示AGV位置、电量及任务状态,自动预警料车电池低电量时智慧调度充电,设备故障响应时间缩短至5分钟内。所有生产数据实时接入ERP系统,形成“生产-管理-决策”数据闭环,提升了公司数据化运营水平。

目前,投资2.18亿元的10条高端智能钓鱼竿产业示范线与2条高端渔线轮智能产业示范线已全部建成并投入试运行,累计完成480万支钓鱼竿、160万个渔线轮的生产任务,产品合格率稳定在99.5%以上。精度控制大幅度提升,钓鱼竿产线采用激光定位与自动化打磨设备,竿体直线度误差控制在0.5mm/m以内,表面涂层均匀度提升35%;渔线轮产线通过成型机注射全闭环控制与合模单元自学习修正算法,产品尺寸重复精度达±0.02mm,主体主盖等关键零件精度提升40%。更重要的是新生产线丰富了产品品类,以渔线轮为例,突破高精密齿轮加工技术,推出带有无线数显功能的筏钓轮、具备防海水腐蚀涂层的纺车轮,其中路亚专用高速比渔线轮(速比≥7.1:1)填补国内中高端市场空白,可与国际品牌同类产品竞争。与传统产线相比,新生产线均实现关键工序无人化操作,自动化率提升至80%以上,产能提升1.8倍。



通过高端智能钓具产业示范园建设,光威户外实现了生产体系的强身健体。

02

构建完善自主创新体系,拥有更强大脑


构建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发力在两个中心的建设上。“十四五”期间,光威户外加强产学研合作,与拜罗智能产业研究院(山东)有限公司、北京化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郑州大学、威海职业学院等多所高等院校和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形成了技术交流的长效机制,启动了山东省钓具制造业创新中心、钓具行业质量检测研究中心的建设。

山东省钓具制造业创新中心致力于钓具相关产品的研发、设计和生产,以及新材料的研发应用,2023年通过了山东省相关部门的验收。钓具行业质量检测研究中心,则瞄准钓具行业存在的检测资源分散、能力薄弱的突出问题,在支撑光威户外自身进步的同时,服务行业发展。目前场地、人员、设备均已到位,运营制度设计已完成,9月,在全国钓具行业先进设备技术观摩会及2025年钓具专委会年会活动中,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正式为检测研究中心授牌。

“十四五”,光威户外取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65项,外观专利17项。成功研发了单腿导眼刷环氧设备技术和全自动尖子缠线机技术,大幅度提升了钓具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研发了新型碳钛材料和新型长纤维增强尼龙材料,并将这些新型材料应用于渔轮SLAM系列等产品的生产中,这些新型材料具有重量轻、刚性强、耐磨损等显著优点,与原有塑料材料相比,重量减轻20%,强度增加40%,抗弯强度增加33%;光威户外还在高模量碳纤维复合材料钓鱼竿的结构优化与研发、基于先进数值模拟的钓鱼竿强度与刚性分析及优化设计、高精度数控加工工艺在钓鱼竿生产中的应用研究、纳米涂层技术在提升钓鱼竿表面硬度与耐磨性能中的应用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产品研发方面,成功设计了兼具软硬两种调性的鱼竿,满足了不同垂钓场景的需求;开发了防水耐用型海钓渔轮,提升了渔轮在恶劣环境下的使用寿命;研发了中通定位钓竿用手把式渔线轮,实现了渔线轮的精准定位与便捷操作;设计了具有多重操作功能的渔线轮,提高了垂钓的便捷性和趣味性;开发了多结构配合防护型防抱死鱼竿,有效解决了鱼竿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抱死问题;设计了具有快速调节定位支架的鱼竿,实现了鱼竿的快速调整与稳定支撑。

科技赋能协同创新,是企业赢得市场、赢得先机、赢得发展的关键,而具备这一能力,企业必须进行体系化的建设,即构建完善自主创新体系,拥有更强大脑。


03

光威路径,体系化发展带来行业启示


光威创新发展实践,没有局限于设备更新,而是构建了“研发—生产—检测—服务”的全链条创新体系,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启示,也是过去5年我国钓具行业制造升级和产业变革的一个缩影。2020年,我国钓具行业规上企业自动化生产渗透率不足18%;到2025年,这一数字已提升至45%,在钓鱼竿、渔线轮、子线双钩等一些细分领域或重要节点,钓具产品自动化生产率已接近85%。与此同时,科技创新、绿色制造、自动化智能化发展逐步成为行业共识,行业自动化装备国产化率也大幅提升。如光威、汉鼎、金锐、兴泰精工等持续加大装备技术自动化研发和投入,自动化产线覆盖率超过70%。



站在“十四五”末期的节点回望,我国钓具产业经过40多年的发展,正在逐步走向成熟,随着全球消费升级、科技革命和产业链重构加速,钓具产业正在从“规模扩张”向“质量升级”转换,从“制造优势”向“品牌溢价”跨越,从“人力密集”向“自动化+智能化”发展,有的领域甚至正在从“单品智能”向“场景互联”延伸。放眼未来,随着更多像光威这样的企业引领创新发展,我国钓具产业必将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在全球钓具舞台上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作者: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

编辑:李金铮

审核:牛国强

往期回顾

01

欧洲领涨14%!——2025年1-7月我国体育用品出口分析

02

8月体育用品专利风向标:英派斯、铁人、力玄等多家企业的创新力量

03

数智赋能,铸就标杆:英吉多智能生产基地引领健身制造业能级跃迁

04

会员风采 | 得力分享质量管理创新“中国方案”


网站|http://www.csg.org.cn

电话|(010)-6780-2112/2115/2117/2119/2128

邮箱|csa@csa.org.cn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