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27日,2025体育用品行业科技创新大会成功召开智慧体育与生态融合专题会议、先进材料与技术创新应用对接会。智慧体育会议聚焦“数智驱动 健康未来”,探讨AI赋能运动健康及装备创新,汇聚多方代表展现产业动能;材料对接会聚焦“材料革新 装备升级”,研讨碳纤维等材料在体育装备中的应用与优化,促进技术转化与协同创新。
智慧体育与生态融合专题会议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陈焱焱研究员在《数字智能在运动健康领域的深度融合》报告中指出,面对我国慢病状况带来的挑战,数字智能技术正重构运动健康范式,即通过可穿戴设备实现生理数据无感采集,以数据驱动决策替代经验主义,实现“精准运动健康”。但未来需攻克数据隐私合规、算法公平性等挑战,通过“监测-预警-干预”闭环推动主动健康普惠。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人工智能标准化专家刘海涛在《AI技术发展及体育产业赋能》分享中,介绍了小米“人车家全生态”AI战略在体育场景的应用,如智能手表动态监测、智能跳绳动作识别等。他表示,未来将通过设备互联和健康数据分析深化服务,支持全民健身战略发展。
泰山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特别助理崔志宁作《AI赋能体育装备与健康场景融合创新》分享。他指出全球智能健身市场快速增长但面临设备维护、数据孤岛等痛点,并针对性分享了泰山构建全维智能系统的实践成果(如物联网器材数据同步、AI定制计划)。他呼吁行业共建数据标准、攻坚隐私技术,实现“奥运品质全民共享”。
艺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业务中心经理卢伟在《智慧体育,从“芯”出发》主题演讲中,展示了艺唯“硬件平台化+软件生态化”的技术战略。作为拥有18年经验的运动控制系统供应商,艺唯正拓展“运动+能源”双轨创新,响应健康中国与双碳战略。
厦门康乐佳运动器材有限公司内贸经理王巍发表《从单机作战到生态互联》主题报告,指出68%用户因健身设备“数据孤岛”难以享受连贯服务,行业亟需破除跨品牌数据壁垒,并提出两大方向性解决方案,一是构建设备互联生态,打造运动健康数据闭环;二是发展智能化服务,通过AI与医健融合实现个性化健康管理。未来需重点攻克跨品牌数据互通与隐私安全平衡等挑战,推动数字化健身从技术升级迈向全民健康生活重构。
舒华体育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总经理肖林辉在《智慧体育的十年磨剑与思考》交流分享中指出,当前我国智慧体育产业高速发展,舒华十年间构建全场景智能解决方案,如自主研发体能训练系统、整合数据的“来一场”平台及接入AI大模型的运动APP。面对数据孤岛等行业挑战,他呼吁建立标准体系,推动从“简单运动”到“科学运动”的生态升级。
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郭欣以《链式集群·数智赋能》为题,介绍了宁津当地健身器材产业的崛起经验。通过延链补链、平台优化、创新驱动、市场营销、服务优化等五大发展路径,宁津产业集群从家庭作坊发展为覆盖全球170国的产业高地,并占据了国内商用健身器材70%市场份额,为区域经济注入新质生产力。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黄希发研究员在《智能体育产业生态建设与标准协同》报告中强调,政策驱动下我国智能体育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但面临标准滞后、数据安全规范不完善、数据孤岛等短板。他介绍我国正构建覆盖基础、安全、应用的全链条标准体系,以标准化破解协同瓶颈,赋能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智能化。
会上播放了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标准化工作发布视频,系统展示了全国文具运动器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协会近年来在标准化领域的丰硕成果。发布会重点介绍了当前在研的27项体育用品标准及计划/申请中的56项标准,涵盖健身器材、体操器材、乒羽装备、冰雪运动器材及水上休闲用品等多个领域,并诚挚邀请行业内外有关单位积极参与体育用品标准研制,共同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深圳技术大学黄理纳教授发表《新型头盔重塑传统行业》主题报告,报告揭示了头盔行业面临技术同质化与舒适性不足双重挑战,并提出通过材料与结构协同创新,利用专利英柯管技术推动防护装备向轻量化、高安全性升级。
27日上午,“先进材料与技术创新应用对接会”拉开帷幕,与智慧体育会议形成“软硬协同”的双轮驱动格局。本场会议深入研讨了碳纤维等先进复合材料在体育装备中的应用、优化与产业升级路径,着力促进技术成果转化与产业链协同创新。
先进材料与技术创新应用对接会
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常务理事林刚在《先进复合材料体育装备产业的现状与未来》报告中指出,我国主导全球碳纤维体育装备生产,广泛应用于高尔夫、自行车等产品以提升性能。他分析国内企业虽形成四梯队格局但面临代工利润低与国际品牌溢价高等困境。他呼吁组建更加广泛、紧密的协作组织,通过编制路线图、建设专项科创中心及推动国家队装备国产替代等措施,助力企业由“代工厂”向“品牌厂”转型。
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秋飞强调碳纤维凭借轻量化、高强度等优势成为体育器材性能革命的核心材料,其公司产品性能已对标国际领先水平。面向未来,中复神鹰将聚焦三大战略:研发更高强度纤维赋能创新、构建热塑性回收体系发展可持续产品、依托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加速应用普及。他表示公司将持续推动体育器材性能与环保双升级,助力全球运动科技可持续发展。
深圳市郎搏万先进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康红伟分享了题为《碳纤维预浸料在体育运动器材上的低成本化与高性能的平衡》的前沿见解。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郎搏万凭借近20年研发经验,有效解决了高性能碳纤维预浸料在体育器材领域规模化应用的成本瓶颈,为制造更轻、更强、更具竞争力的运动装备提供了可靠的材料支撑。
河北银箭体育用品股份有限公司碳纤维材料技术与市场部顾问曹军在《碳纤维材料在匹克球中的市场前景和未来》报告中指出:碳纤维球拍正引领装备升级浪潮。通过材料创新实现轻量化突破,显著提升运动员挥拍速度与控球精度,同时技术下沉推动专业级产品迈入大众消费区间。当前行业正加速构建跨国研发联盟,同步推进亚欧美市场标准统一。未来碳纤维技术将从匹克球拍延伸至千亿级轻量化运动装备生态,催化羽毛球拍、网球拍等品类的协同革命。
中蓝晨光化工研究设计院特纤事业部市场部销售经理钟霜在《高性能有机纤维在运动领域的应用》报告重点介绍了杂环芳纶和PBO纤维两种“超级纤维”为体育用品带来革命性变化。中蓝晨光正积极推进这些材料的国产化和应用研究。随着市场对装备性能、环保和耐用性要求提高,这两种纤维在高端球拍、滑雪板等领域的应用,将引领运动装备迈向“更轻、更强、更安全”新时代。
惠州市致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容泉作《环氧发泡芯材在各类碳纤维运动器材中的创新减重应用》报告,凭借十年技术深耕,其团队开发的热膨胀成型工艺,能将薄如纸张的环氧胶膜“膨胀”成定制化芯材,为运动装备减重增效。致诚产品已覆盖自行车桨叶、赛车部件等领域。未来将持续优化材料密度与强度设计,推动该技术在装备轻量化中广泛应用。
老虎涂料高级市场经理马文锐介绍了其粉末涂料解决方案如何引领行业革新。针对央视近期曝光的公共健身器材安全隐患问题(如涂层脱落、金属锈蚀),他提出粉末涂装技术是破解行业痛点的关键,能够助力中国制造从“低价竞争”转向“品质突围”。他呼吁厂商关注设计赋能,让器材成为传递情绪价值的载体,并开放线上色卡库及设计数据库,助力企业开拓国际高端市场。
6月27日下午,参会代表实地探访康乐佳、一诺得复合材料等标杆企业,深度体验行业先进生产技术等创新成果。更多技术实践与产业联动动态,敬请关注后续报道。
作者:李金铮
编辑:李金铮
审核:牛国强
往期回顾
01 |
02 |
03 |
04 |
提升文体用品制造实力
助力文化体育运动发展
网站|http://www.csg.org.cn
电话|(010)6839-6176/6542/6543/6178
邮箱|csa@csa.org.cn